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代表团、日本公明党访华代表团联合声明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3 11:34:21  浏览:93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代表团、日本公明党访华代表团联合声明

中国 日本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代表团、日本公明党访华代表团联合声明


(签订日期1971年7月2日)
  应中日友好协会的邀请,以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为团长、副委员长浅井美幸为副团长的日本公明党访华代表团于一九七一年六月十六日至七月四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且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代表团还参观了工厂、人民公社、学校等,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和亲切接待。
  日本公明党代表团在北京期间,同以王国权为团长、徐明为副团长的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举行了友好、坦率的会谈。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还有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团员王晓云、林波、丁民、王效贤、江培柱。
  日本方面参加会谈的还有公明党代表团团员正木良明、大久保直彦、渡部一郎、三谷光勇、冲山雅彦。
  双方本着平等协商和求同存异的精神,就中日关系、当前形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一)日本公明党代表团声明:(1)中国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阴谋。(2)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坚决反对“台湾归属未定”论。(3)“日蒋条约”是非法的,必须废除。(4)美国占领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是侵略行为,美国必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它的一切武装力量。(5)必须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组织和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的合法权利,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坚决反对一切阻挠恢复中国上述合法权利的阴谋。
  中国方面认为,公明党的这五项主张是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的,表示赞赏和支持;并且认为,如果日本政府能够接受上述主张并为此采取实际步骤,就可以结束中日两国的战争状态,恢复中日邦交,缔结和平条约,在这以后,视情况的发展,就有可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签订中日互不侵犯条约。
  (二)双方一致谴责美国对印度支那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反对“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尼克松主义;坚决主张亚洲各国的问题应由亚洲各国人民解决,美国武装力量和同它一道进行侵略的外国军队必须从印度支那撤出去;从民族自决的立场出发,强调应由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各自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
  (三)中国方面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挑衅,坚决支持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美日反动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日本方面从不干涉内政、民族自决的立场出发,反对“日韩条约”,反对佐藤、尼克松联合公报中关于朝鲜“对于日本自己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条款,主张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反对美国利用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对朝鲜发动军事行动,反对日本政府对朝鲜采取有可能引起新的冲突的危险政策。双方认为,朝鲜问题应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以实现自己祖国的和平统一。
  (四)双方强烈反对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发表的佐藤、尼克松联合公报公然把台湾、朝鲜、印度支那都说成是日本的安全范围。日本方面指出,最近日本政府发表“防卫白皮书”和“第四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草案”等,加速扩充军备,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复活;并且表示决心要竭尽全力为反对正在复活的日本军国主义,为争取实现日本的独立、民主、和平、中立、繁荣而斗争。中国方面表示,日本人民完全有权实行真正的武装自卫,但是绝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在“自卫”名义下对外实行扩张和侵略;并断然反对美帝国主义驱使日本反动派充当侵略亚洲的急先锋,反对美日反动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
  (五)双方一致谴责最近日美两国政府签署的以佐藤、尼克松联合公报为基础的“归还冲绳”协定。日本方面表示:这个协定完全违背日本人民的意愿,给冲绳、日本和亚洲的将来留下了严重祸根。所谓“一九七二年、无核、与本土一样归还冲绳”充满欺骗性,日本方面强烈反对。目前,美国继续以冲绳为其在亚洲的军事基地,日本政府也将在冲绳部署自卫队,日美的军事勾结正在进一步加强。中国方面赞赏日本方面上述见解,并表示坚决支持日本人民要求立即、无条件、全面归还冲绳的正义斗争。
  (六)中国方面重申了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和召开全世界大、小国家首脑会议,缔结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协定,作为第一步就不使用核武器达成协议的建议。日本方面对此表示支持。双方一致表示反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反对他们的核讹诈和核威胁,决心为反对核战争,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切核武器而斗争。
  (七)双方一致认为,中日两国人民要友好的愿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日本人民要求促进日中友好和恢复日中邦交的日益高涨的群众运动,必将冲破反动势力所设置的重重障碍,开创出日中友好的光辉前程。
  双方对日本公明党代表团首次访华的成果表示满意,一致认为,这次访问和会谈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今后双方将继续保持来往,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代表团      日本公明党访华代表团
     团 长 王国权         团 长 竹入义胜
     副团长 徐 明         副团长 浅井美幸

                        一九七一年七月二日于北京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落实省级医药储备制度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落实省级医药储备制度的通知
1998年12月2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23号,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以来,中央和地方两级医药储备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并在今年的抗洪救灾、治病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救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各地的医药储备落实工作很不平衡,尤其是部分省区尚未按国务院要求建立省级医药储备,影响了救灾药品的及时供应。
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已建立省级医药储备制度,并基本落实了医药储备资金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安徽、湖南、甘肃、河北11个省市;已建立省级医药储备制度,并已部分落实医药储备资金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江西、河南、云南、陕西、宁夏、新疆、重庆11个省区市;尚未按国务院《通知》要求建立省级医药储备制度和解决落实医药储备资金的有:湖北、福建、四川、海南、贵州、青海、内蒙古、广西8个省区。
为确保发生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时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紧急供应,保证今后救灾储备工作的正常进行,请已经建立医药储备制度的地区认真总结今年抗洪救灾、治病防疫工作的经验,严格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对现有医药储备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尚未建立医药储备制度的地区,要责成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医药储备制度,落实医药储备资金,确保本地区发生一般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时的药械紧急供应。


宗教院校设立办法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6号


《宗教院校设立办法》已于2006年12月25日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 叶小文

二○○七年八月一日

宗教院校设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宗教院校的设立,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宗教院校,是指宗教团体举办的培养宗教教职人员和其他宗教专门人才的全日制院校。

宗教院校分为高等和中等。高等宗教学院学制为四年以上,毕业生学历为本科以上;中等宗教学校学制为二至三年,毕业生学历为中专或大专。

第三条 宗教院校由全国性宗教团体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举办。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举办宗教院校。

第四条 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宗教院校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第二章 设立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 设立宗教院校应符合《宗教事务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条件。

第六条 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已设立宗教院校的,一般不再批准设立新的同类宗教院校。

第七条 设立高等宗教学院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招生对象至少具备中等宗教院校或普通高级中学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

(二)任课教师总数不少于学生总额的10%,其中至少50%为专职教师;

(三)有独立的教学场所,其建筑设施应保证教学、研究和师生的宗教生活、日常生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建设、消防等方面的规定;

(四)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器材,适用图书不少于3万册;

(五)有必要的办学资金。

第八条 设立中等宗教学校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招生对象至少具备普通初级中学学历;

(二)任课教师总数不少于学生总额的8%,其中至少50%为专职教师;

(三)有独立的教学场所,其建筑设施应保证教学和师生的宗教生活、日常生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建设、消防等方面的规定;

(四)有必要的教学设备,适用图书不少于2万册;

(五)有必要的办学资金。

第三章 审批程序

第九条 申请设立宗教院校,须填写《宗教院校设立筹备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办学章程及培养方案;

(二)符合培养条件的生源情况说明;

(三)必要的筹备设立资金证明,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情况说明及有关证明文件;

(四)拟聘任教师、学校负责人和拟组建的管理组织成员的基本情况说明;

(五)已有校舍等基础设施和设备情况说明,或拟新建校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条 全国性宗教团体拟设立宗教院校的,向国家宗教事务局提出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拟设立宗教院校的,向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对拟同意的,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审批。

第十一条 国家宗教事务局自收到全国性宗教团体的申请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设立宗教院校的报告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宗教团体接到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设立宗教院校的批复后,方可开始筹备设立工作。筹备设立期一般不超过3年,特殊情况报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第十三条 宗教院校完成筹备设立后,由举办的宗教团体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审核验收。审核验收合格后方可挂牌招生。

第十四条 宗教院校的变更、撤销与合并,均应按申请设立宗教院校的相关要求办理。宗教院校的变更包括更改校址、校名、隶属关系,改变校舍规模、培养目标、学制、办学规模、招生对象及范围等。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或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责令其限期改正、停止招生直至停办:

(一)筹建期间擅自招生的;

(二)超过筹建期限仍达不到招生条件的;

(三)不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违反培养目标、办学章程和课程设置要求的;

(四)毕业生经考核或评估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五)教师配备长期达不到要求的;

(六)擅自变更校址、校名、隶属关系、校舍规模、培养目标、学制、招生规模及范围等的;

(七)没有必要的办学经费的;

(八)建筑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第十六条 擅自设立宗教院校的,由有关部门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宗教事务条例》施行前已经国务院或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办的宗教院校,不再重新履行设立审批手续,但需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依据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进行评估,确认其学制、办学规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招生对象及范围等。

第十八条 《宗教事务条例》施行前未经国务院或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应当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设立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国家宗教事务局每年定期公布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名单。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宗教事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