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宝鸡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4:43:29  浏览:82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宝鸡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宝政发 〔2011〕1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宝鸡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0年12月27日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宝鸡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加强我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规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行为,维护机动车停放业务经营者和车位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凡在我市主城三区经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地区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指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依法经营管理机动车停放业务的单位、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及车位使用者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是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主管部门,负责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主城三区以及市管旅游景点、火车站场、专用停车场等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各县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在不超过市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本县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施意见和收费标准,并报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四条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旅游景点等自然垄断性质的停车场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余非自然垄断经营性质的商场、娱乐场所、宾馆酒店、写字楼等建筑物配套停车场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五条 凡属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机动车停车场,其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的确定、调整,由经营或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时需提供申请报告、经营停车场许可证、所处地理位置及界址、停车场面积、停车位、出入通道及设备等资料。根据管理权限,报市、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的机动车停车场,其收费标准应当报市、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六条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根据停放场所设施等级、地理位置、交通流量、服务条件、供求关系及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核定。

  第七条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计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分别实行按小时、天、月、年或次为单位计费;根据供求关系实行累进和递减办法。

  第八条 机动车道路交通流量较大路段的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收费根据停放时间实行累进式计价。具体地段划分和收费标准调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警、城管、规划、住建等部门根据道路、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共同确定。

  第九条 鼓励设置免费停车场所。政府规划部门在制定城市建设规划时,在保证交通畅通的条件下,应尽量多设置临时性免费停车场所。

  第十条 机动车停车场分为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室外停车场、室内停车场、旅游景点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物业管理区域停车位。

  (一)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是指占用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含高架桥下地面)等城市设施,经物价、公安交警、城管、规划、住建等部门联合划定的停车场;

(二)室外停车场是指停车位主要在建筑物外或在简易遮阳棚下设置的停车场(不含占道停车位);

  (三)室内停车场是指在建筑物内设置的具有顶盖遮拦,具备防雨、防晒功能的停车场(含立体停车场);

  (四)专用停车场是指停放因交通事故、违法行为等被政府职能部门行政行为或司法机关司法行为滞留、暂扣、扣押机动车的停车场;

  (五)旅游景点停车场是指由旅游景点配套设置的停车场;

  (六)物业管理区域停车位是指住宅小区内业主共有区域设置的停车位。

  第十一条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车型分为:

  (一)小车:客车≤7座,货车≤2吨;

  (二)大车:8座≤客车≤19座,2吨<货车≤5吨;

  (三)超大型车:客车≥20座,货车>5吨;

  (四)摩托车:含二轮和三轮摩托车。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免收机动车停放服务费;

  (一)进入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内,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利用空地另行开辟的停车场,停放车辆60分钟以内的;

  (二)执行公务的军、警车以及正在履行职责的救护车、救灾抢险车、殡葬车、城市垃圾清运车;

  (三)举办各类大型集会活动时,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在集会场地附近设置的临时停车场。

  第十三条 政府职能部门因行政行为或司法机关因司法行为滞留、暂扣、扣押的机动车辆应当就近停放在专用停车场。

  第十四条 专用停车场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警、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司法部门共同确定。

  第十五条 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的收费票据,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专用票据,由公安交警、城管部门管理(登记、发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按规定上缴财政,专项用于道路维护和停车场的建设;其它停车场点的收费票据须经当地地税部门监制,否则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

  第十六条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先服务后收费、明码标价和收费员持证上岗制度。经营者应按《价格法》有关规定,在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处公布由物价、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监制的停车场类别、收费标准、收费主体和价格监督电话,并在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和《收费员证》,实行持证收费、佩证上岗,接受社会监督。

  实行计时收费的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收费员应在使用人停车时出具车位使用计时单,在使用人取车时依据实际时间计算服务费。

  第十七条 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无《收费许可证》和《收费员证》收费、不进行价格公示、不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等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家发改委关于《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与《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等有关规定,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八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执行。本办法实施后,以前颁布的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条 本办法实施后,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对《宝鸡市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和《宝鸡市专用停车、旅游景点机动车停车场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


  附件:1.《宝鸡市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

2.《宝鸡市专用停车、旅游景点机动车停车场点收

费标准》


附件1:

宝鸡市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


车场类别







车 准


道 路 停 车 泊 位
室 内 停 车 场
室外停车场

一 类
二 类

小 车
前1小时以内:2元/车位

1小时以后:3元/车位、小时
2元/辆、次
2元/车位、小时
3元/辆、次

大车
前1小时以内:3元/车位

1小时以后:4元/车位、小时
3元/辆、次
3元/车位、小时
5元/辆、次

超大型车
前1小时以内:4元/车位

1小时以后:5元/车位、小时
4元/辆、次
4元/车位、小时
8元/辆、次

摩托车
前1小时以内:0.5元/车位

1小时以后:1元/车位、小时
1元/辆、次
1元/车位、小时
1元/辆、次



备注: 一、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分类划分为:主城区东起金陵河、西至宝成铁路、南起渭河,北至宝成铁路以及公园路、火炬路沿街设置的道路机动车计时停车泊位,执行一类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其余路段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收费标准执行二类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收费标准。

二、以上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为当日8时至22时收费标准。

当日22时至次日8时停车收费标准:小车3-5元/晚,80-120元/月;大车5-8元/晚,120-180元/月;超大型车8-10元/晚,210-260元/月。

三、以上室外停车场收费标准为当日8时至晚22时。

当日22时至次日8时,5元/ 辆、次。

四、以上收费标准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

附件2:

宝鸡市专用停车、旅游景点机动车停车场点收费标准




车场类别




收费标准


车 型
旅游景点停车场
专 用 停 车 场

小 车
5元/辆.次
10元/辆.天

大车
10元/辆.次
15元/辆.天

超大型车
15元/辆.次
20元/辆.天

摩托车
2元/辆.次
5元/辆.天



备注: 一、对在交通事故处理期间的车辆,减半收取停车费。

二、投资较大、停车位在200个以上,3A级以上旅游景点申请后经批准收费标准可单独制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5年12月15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工作,使项目管理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择优选项,现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暂行规定》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报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工作,使项目管理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实现择优选项,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财政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项目评估是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和评价,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配套资金的可靠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三条 项目评估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进行综合分析论证,要做到客观、公正。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评估的总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凡是申请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都应在立项的前一年,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材料,并需经过项目评估。评估论证认为可行的项目,方可按规定程序审批立项。

第二章 项目评估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 项目评估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根据投资规模分层次、分类型组织实施。
中央财政年度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土地治理项目,中央财政年度投资在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评估。
中央财政投资低于以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评估,并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 项目评估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
二、制定评估计划,拟定调查提纲;
三、开展调查研究,搜集有关资料,分析和鉴定技术经济数据;
四、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技术经济论证后,汇总基础数据,编写评估报告。

第三章 项目评估的内容
第七条 项目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的总目标;
二、应选择土地资源丰富、水源有保证、配套资金落实、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区域,能够为国家提供商品粮或减少粮食调入量;
三、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产品应符合市场需要,有发展前途,辐射带动作用强;
四、坚持效益第一,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起到增收作用。
第八条 对资源条件评估,应按照土地治理和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分别进行:
一、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和宜农荒地资源的数量、分布、增产潜力、开发难易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程度。水资源数量和保证程度,现有灌溉、排水、防洪、防涝工程设施现状和建设标准,以及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村劳动力等情况。
二、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包括资源、原材料供应、产品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情况、电力等。
第九条 土地治理项目区范围、布局、规模和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厂(场)址选择、产品方案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试行建设标准》。
第十条 资金使用范围和比例符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总投资和单位工程投资合理。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贷款和群众投入资金(不含投劳折资)落实。借款单位具有偿还财政有偿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贷款的能力。
第十一条 效益评估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主要农产品年增产量、亩增产量、亩投资(含各类资金)、总投资每元增产量(粮、棉、油、糖)、人均增加纯收入、投入产出比、投资回收期等。
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主要农产品新增商品量和商品率,人均增加纯收入,新增加就业人数以及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加抗灾能力等。
三、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等改善情况。
第十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管理机构设置、专业人员数量、组织协调能力均应适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需要。
第十三条 根据各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结论性意见。

第四章 项目评估的要求
第十四条 评估报告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结论,应当情况真实、数据准确、突出重点、结论明确。项目评估报告一般包括正文和附件两个部分:
正文部分应对项目的基本情况作概括叙述,对分析论证的主要问题作简要说明。
附件部分主要是为正文中的观点提供详细可靠的论据,主要包括有关的材料、表格、附图和批准文件。
第十五条 评估人员在项目评估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注意搜集资料,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基础数据和技术经济参数进行认真的核实和测算。

评估小组负责人,应按照评估内容的要求,严格把好质量关,并对报告的质量负责。评估结束后,评估人员在评估报告上签字。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出项目评估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备案。
本规定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执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卫办疾控发〔2007〕193号


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省卫生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促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切实加强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群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财政部、卫生部近期下发了《2007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07〕117号),就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开展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群集散地(以下简称渔船民集散地)公厕建设项目给予专项补助。为规范该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管理方案(试行)》和《渔船民集散地公厕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联系人:卫生部疾控局血防处 陈朝
联系电话:010-68792374
传真:010-68792342。
二○○七年十一月七日


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管理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促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切实加强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群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规范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群集散地(以下简称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开展好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推动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群传染源控制工作。
二、项目范围和实施原则
(一)项目范围。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沿江、沿湖有钉螺分布的渔船民集散地修建无害化公厕。
(二)实施原则。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的选点和建设应遵循优先考虑疫情较重地区、合理布局、方便使用的原则。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配套资金;负责或者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对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施工地点的疫情资料和图纸进行审核。
2.县级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领导小组负责本地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或者委托相关的技术部门对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技术和材料选择的监督。
3.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解决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用地、选点建设工作,村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无害化公厕的建后管理和维护。
(二)资金安排和管理。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规定,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由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按照6000元/座的标准进行补助;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配套解决。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经费预拨和验收报账制度进行统一管理,监督使用。
四、监督和评估
(一)项目实施前,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核实渔船民集散地的基本情况,确定并下达无害化公厕建设任务。
(二)项目执行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的督导和检查,各级有关专业技术部门要开展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
(三)项目完成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将项目总结、项目考核结果报卫生部、财政部。各省根据本方案制订本省的项目方案及实施细则,报卫生部和财政部备案。


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技术规范(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项目,促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制定本规范。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17217-1998)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
《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全爱卫办发〔2006〕2号)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二、技术要求
(一)基本原则。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建设属于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环境干预措施,其目的在于使沿江、沿湖渔船民等流动人群的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
1.无害化公厕建设类型为三格化粪池式。
2.建造的厕所应符合《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的基本要求,并应正确使用和维护。
(二)无害化公厕的组成。主要部分包括:
1.外墙和屋顶的围护结构;
2.厕室内设施:便器、排臭管、冲水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男厕内小便池;
3.粪便处理设施:三格化粪池、进粪管、过粪管、粪池盖板;
4.配套设施:供水设施、清洗池、洗手池。
(三)材料要求。建造材料选择要求:选择的产品与材料应坚固耐用,有利于卫生清洁与环境保护。便器首选白色陶瓷制品,也可选用质量好的工程塑料材料制造的便器;使用水泥制件时,水泥应选择425#以上标号。建造材料必须是正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质量鉴定报告,并保留其复印件。
(四)无害化公厕选址要求。
1.要充分考虑附近渔船民的需求;
2.要考虑潮汐水位变化,不宜被潮水淹没,地势较高,地基相对坚实;
3.使用方便,容易到达;
4.远离饮用水源。
(五)设计与施工要求。
1.蹲位数量:参考渔船民集散地船只数量、船只大小和是否在船上生活等情况,确定公厕规模。一般对5条船以上10条船以下的集散地可建2蹲位的无害化卫生公厕,超过10条船以上的集散地可建4蹲位的无害化卫生公厕,100条船以上的集散地可根据需求分段建设。
2.化粪池容积:三格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应保证粪便在第一池贮存20天,第二池贮存10天,第三池贮存30天。2蹲位的公厕总容积不得小于4m 3,4蹲位的公厕不得小于6m 3,第一、二、三池的容积比例以2:1:3为宜,但第三池的容积根据清理周期长短可适当增加。化粪池深度:有效深度以1200mm-1500mm为宜,化粪池的上部应留有100mm-150mm的空间。
3.过粪管:过粪管可用直径150mm-200mm的PVC管、陶管或水泥管。安装位置:过粪管应安装在三格化粪池的两堵隔墙上,与隔墙的水平夹角呈60°。其中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一池的下1/3处,上端在第二池距池顶150mm;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二池的下1/3或中部1/2处,上端在第三池距池顶150mm。为方便施工,可以采用倒L型过粪管,上下口位置不变。两根过粪管交错安装,以增加过粪距离。若化粪池的容积〉6m 3,可适当增加过粪管的数量。
4.便器和冲水:一般采用节水型便器,以白色陶瓷蹲便器为佳。冲水设施可采用自来水冲洗,设置高位水箱,没有自动冲洗条件的可采用水桶加水舀冲洗的方式。便器位置以便器下口中心为基础,距后墙350mm,距边墙400mm;有条件的,两蹲位间最好设置不低于1200mm高的隔板。
5.由于公厕化粪池较大,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池盖,安装时要用水泥沙浆密封,防止雨水渗入。各池留500mm×500mm的带拉手的活动盖,便于清渣和清掏粪肥。化粪池高度应至少高于周围地面100mm,以防雨水倒灌流入。
6.通风和照明设计:以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主,安装电力照明;在第一格安装1-2根110mm直径的PVC管用于排臭,底端位于化粪池盖板下,顶端要高于厕屋顶500mm以上,最好设计成T型或弯管,以避免雨水流入。7.倒粪口:为方便渔船民倾倒渔船马桶内粪便,应在公厕化粪池附近设倒粪口,并加盖,将粪便导入第一格化粪池。倒粪口可高于地面300mm-350mm,紧邻清洗池,并备有清洗设施。
8.清洗池和洗手池:在附近设置清洗池以方便便桶的清洗;洗手池长600mm、宽400mm、高250mm,池底距地面400mm。设置1-2个水龙头,龙头把手以扳手式为宜。
9.供水设施:首选村镇自来水供水,在没有安装自来水的地区,可选用在厕所附近打手压井或潜水泵+高位水池(箱)的办法,以方便冲洗厕所和马桶。
三、使用与管理
(一)三格化粪池的使用。
1.新池建成需养护2周后正式启用,在启用前要做渗水试验,以判断是否有渗水现象;
2.使用前在第一池内注入一些河塘水或井水,水深以高出过粪管下端口为宜,第二池和第三池不要加水;
3.首选节水型便器,控制用水量,不宜安装冲水量大的便器;
4.应在第三池清掏粪液,可直接用于施肥,第一、二格的粪皮、粪渣,根据使用情况,经1-2年后应清淘,并就地或就近进行高温堆肥或化学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使用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和粪渣施肥,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水体;
5.如果第三格粪液不用于施肥而排出,需从第三池引入至渗滤坑的上层中央,渗滤坑以卵石填充,防止粪水中氮、磷直接进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
6.在自然灾害与其他特殊需要时,可在粪液、粪渣中直接加入足量的生石灰、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进行应急消毒处理,处理过程与处理效果必须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无害化公厕的管理。要建立必要的保洁和清扫制度,落实维护管理的责任人,及时清理化粪池和倒粪口的粪渣,经常性维护粪池盖板和出粪口。1.有专人管理,保洁落实,地面及四周墙壁整洁;
2.墙壁、隔断板等整洁无乱涂乱画污迹;
3.便器及时清洁,无粪迹、尿迹、痰迹和其他污物;
4.空气流通无臭气;
5.厕内设施和工具摆放有序、干净整洁;
6.外墙、屋顶及卫生责任区内环境整洁。
四、监督与检测当地血防办应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新建或改建厕所的技术指导、施工检查、健康教育与促进、进行正确使用与维护卫生厕所的宣传指导、粪便无害化效果检测与评价等工作。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