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4 07:00:29  浏览:92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活动,缓解刑事被害人的家庭生活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是指本市有关国家机关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救助申请人给予的一次性经济救助。

  第四条 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与社会保障和其他救助相结合;

  (三)公正、公开、救急、便捷。

  第五条 本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负责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查、提出救助意见和救助金发放。

  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金融等部门应当支持和配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做好特困救助申请的调查核实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分级筹集、分级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财政、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同级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七条 刑事被害人应当通过主张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工伤赔偿、保险赔付以及申请其他救助等途径,缓解医疗救治和家庭生活困难。

  第八条 鼓励和支持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刑事被害人社会捐助活动。

  第九条 刑事被害人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可以提出救助申请。

  刑事被害人因受到犯罪行为侵害致死的,依靠其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被赡养人、被扶养人或者被抚养人,也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出救助申请。

  第十条 申请救助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刑事被害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遭受犯罪行为侵害;

  (二)刑事案件属于本市管辖;

  (三)犯罪行为侵害造成刑事被害人人身重大伤害或者死亡;

  (四)无法及时获得加害人赔偿、工伤赔偿、保险赔付;

  (五)因刑事被害人医疗救治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陷入严重困境。

  第十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救助:

  (一)刑事被害人的不法侵害直接导致加害行为的;

  (二)救助申请人隐瞒家庭财产、经济收入等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救助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救助申请应当在刑事诉讼期间内向下列案件承办机关提出:

  (一)刑事案件处于立案侦查阶段的,向公安机关提出;

  (二)刑事案件处于提起公诉阶段的,向人民检察院提出;

  (三)刑事案件处于审判阶段的,向人民法院提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救助申请应当在审判和执行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

  第十三条 申请救助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承办机关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四条 申请救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救助申请书;

  (二)有效身份证明;

  (三)刑事被害人医疗救治或者死亡证明材料;

  (四)家庭财产和收入情况说明;

  (五)家庭生活困难情况证明材料;

  (六)其他与申请救助有关的材料。

  救助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 救助申请属于本机关受理,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承办机关应当受理。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承办机关应当在收到救助申请材料的当日,告知申请人补正。

  第十六条 救助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已经获得本条例规定的一次性救助的;

  (二)救助申请已由其他机关受理尚未办结的;

  (三)未在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期间内提出救助申请的。

  决定不予受理的,承办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综合考虑刑事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后果、医疗费用、家庭实际困难等情况,提出救助意见和救助金额。

  救助金一般不超过一万元,特殊情况不超过本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三倍。

  前款所称的特殊情况是指:

  (一)刑事被害人医疗救治费用特别巨大的;

  (二)刑事被害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刑事被害人死亡,救助申请人无劳动能力或者患有严重疾病且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

  (四)救助申请人陷入其他特别严重困境的。

  第十八条 承办机关应当在受理救助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救助意见,并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经审批决定给予救助的,应当在收到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发放救助金;不予救助的,应当及时告知救助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审批决定,及时核拨救助金。

  第十九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条件但未提出救助申请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也可以直接提出救助意见和救助金额,并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将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情况的书面说明材料随案移交。

  第二十一条 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情况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 救助申请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的救助金不纳入其家庭收入核算范围。

  第二十三条 救助申请人以隐瞒家庭财产、经济收入等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欺骗手段获得救助金的,由救助金发放机关予以追缴;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从事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工作的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抚顺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抚顺市教育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细则》的通知

辽宁省抚顺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抚顺市教育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细则》的通知

抚教发〔2009〕8号


各县区教育局,局直属各学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进一步提高抚顺市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抚顺市教育局根据《中共辽宁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和〈中共辽宁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抚顺市教育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细则》,请各县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认真按照细则要求进一步创新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全市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附件:抚顺市教育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细则



抚顺市教育局(印章)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





抚顺市教育局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中共辽宁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和〈中共辽宁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要设体卫艺科和专职学校体育管理干部,教研部门要成立体卫艺教研部(室),设专职体育教研员,学校设体育教研组。
第三条 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成立由主管校长、主管主任、体育教研组、卫生室、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总务处及班主任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实施。
第四条 学校要建立健全体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并制定“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方案”。
第五条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时,保证教学质量,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市教育局每两年进行体育教学评优,每三年进行一次十佳体育课教师评选。
第六条 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学校必须在午后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并制定体育活动课计划,列进课表,内容以达标、群体竞赛等群体活动为主。
第七条 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以国家统一编排的中小学广播体操以及学校自编操、特色体育活动为框架,根据学校实际自行安排,冬季可以集体跑步为主,寄宿制学校要每天安排15到20分钟早操,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第八条 广泛开展体育教科研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和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开展体育科研项目研究,市教育局定期举办教研论坛、论文评选和优秀论文报告会。
第九条 市教育局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实施方案》制定全市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实施方案,由市、县统一组织和实施,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
第十条 学校要全面实施《标准》工作,体育教师要熟练掌握科学使用仪器测试方法,及时进行《标准》数据测试、统计和上报,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的数据反馈,研究本校学生体质状况,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开展。
第十一条 每年测试的原始数据统计分析、上报和存档工作,由体育组和卫生室设专人负责。学生每年的《标准》测试成绩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小学生列入学生成长记录和学生素质报告书,中学生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学校至少要有一个项目以上的校级运动队,运动队要有队员档案、训练计划和训练教案,每周至少训练三次,每次不少于60分钟。
第十三条 抚顺市教育局每年组织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棋类、乒乓球和健美操等竞赛活动,并不定期举办各种群体竞赛活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举办不少于四次的体育项目竞赛活动。
第十四条 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田径运动会、两次以上的特色项目体育比赛,一次以上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项目体育比赛。积极探索既能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实现优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的竞赛模式。
第十五条 抚顺市教育局每年组织进行高中(职专)体优生录取工作,并统一进行复试,保证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第十六条 高中学校要落实学生军训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新颁布的军训大纲规定的课时计划,组织好军训活动,县区每二至三年组织一次学生军训工作展示活动,抚顺市每三年组织一次学生军训工作展示活动。
第十七条 要合理配置体育教师,按编制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并学历达标。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第7号令)新任体育教师在试用期内应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培训。在岗体育教师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学时。兼职体育教师必须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市教育局每两年组织一次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和一次体育教师业务素质考核。
第十八条 学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鞋、帽)及相关待遇。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
第十九条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学校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齐体育器材设施。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要在课余和节假日期间向学生开放。
第二十条 学校体育教研组设专用办公室,配备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不少于100平方米以上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专用测试室,并按照每600人一套的标准配备专用测试器材。
第二十一条 中小学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完善学校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严格落实学校健康教育课时。
第二十二条 学校保证每天上午第三、四节课之间,下午第一、二节课之间,组织做好两次眼保健操。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
第二十三条 教室照明、课桌椅、黑板要达到相关标准,并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并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课桌椅高度。
第二十四条 县区要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建设,不断完善和改进学生体质检查监测工作,对在校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体检结束后,分别向学生(家长)、学校和县区教育局反馈学生个体体检结果和学生群体健康评价结果。并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及学生家长,对重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十五条 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每学期开学前,对学校食品卫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学期专项检查不少于2次。学校每学年专项检查不少于10次。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集中进行一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其后学校每月至少培训一次。
第二十六条 学校要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儿童入学时,学校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学校要坚持晨检制度,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二十七条 学校要严格执行抚顺市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以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学校要安排专人对作业总量进行总体的协调和严格的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书面作业应在课内完成,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年级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半小时之内完成。
第二十八条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参与组织早操、大课间、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用眼卫生,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写作姿势,控制用眼时间。
第二十九条 学校要重点考核班主任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落实情况,并列入“三好班级”和“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条件。
第三十条 各级各类学校要将体育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之中,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大型体育活动要制订安全预案,落实安全责任,细化安全措施,加强医务监督,做好防范工作。
第三十一条 抚顺市开展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活动,用3-5年时间使全市小学、初中各有30%、高中有20%的学校达到体育特色学校标准。
第三十二条 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每两年对县区和学校进行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县区教育督导部门每年进行一次专项督导,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县区政府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状况的测试结果作为各级各类学校评先评优、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对没有开足开齐体育课、没有建立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不能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合格率连续两年下降的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33号)


  《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已经1994年6月7日省人民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 长 吴官正
                         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改善自然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野生植物采挖、经营、研究和其他涉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规定保护的野生植物,是指珍贵、稀有、濒危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植物;所称野生植物产品,是指野生植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水生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市规划区、风景名胜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和野生药村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同时适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三条 野生植物资源属国家所有。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引种、培育和发展野生珍稀植物。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包括行政公署,下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掌握资源消长情况。


  第五条 野生植物保护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安排。


  第六条 对珍贵、稀有、濒危的野生植物实行重点保护。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为三级:
  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数量极少或者濒于灭绝的野生植物;
  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数量较少而分布范围很狭的野生植物,或者需要保存野生种源的野生植物;
  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尚有一定数量,而分布范围在逐渐缩小的野生植物。
  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名录及其调整,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树的保护管理工作。500年以上的古树,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00年以上的古树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在下列地域建立自然保护区:
  (一)不同自然地理条件有代表性的、天然植被保存较好的适当区域;
  (二)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自然分布集中的区域;
  (三)已无天然植被,次生植被保存较好,通过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恢复原来植被的区域;
  (四)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集中分布地,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品种野生种源的原产地,以及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适于划定自然保护区的其他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零散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古树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划出保护区域,制定具体措施,负责管理。


  第十条 严格防止工矿企业及城市生活的废水、废气、废渣、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对野生植物的污染和破坏。产生污染、可能造成野生植物资源破坏的单位要限期治理。已经造成了野生植物损害的,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禁止采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特殊情况需要采集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须向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采集证。因特殊情况需要采集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须向地(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采集证。


  第十二条 经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属于国家计划管理的野生药用植物由医药部门按计划统一收购。


  第十三条 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采集利用,由所在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资源情况,确定当年的采集限额,经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有计划地组织采集利用。
  跨县采集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到采集地所在县的林业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严格遵守当地有关规定,接受检查监督。


  第十四条 野生植物采集者必须按照批准的种类、采集内容、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采集。严禁超采和破坏野生植物资源及生存环境。


  第十五条 进行森林采伐和造林、抚育等营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注意保护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挖野生植物,应当采大留小,适时采挖。禁止采用灭绝性的采集方法采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第十六条 任何人都有责任检举、揭发、监督、制止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行为。
  持有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自然保护检查证的工作人员有权对一切采集重点保护植物及其产品的交易和加工进行检查、监督,有权制止和扣留非法采集的野生植物。


  第十七条 采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批准采集的种类和数量向批准和发放特许采集证的部门交纳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野生植物的资源保护管理费的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财政、物价部门会同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进出口野生植物及其制品,必须先向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  
  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的进出口,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进出口管理费。


  第十九条 外国人在本省旅游或进行其他活动时,不得采集和收购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标本、种子、苗木及其产品。因科学研究的需要,与国外进行重点保护植物的标本、种子、苗木及其产品的交换,须逐级上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交纳出口管理费。


  第二十条 运输、携带野生保护植物及其产品出省境的,必须持有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发放的野生植物放行证;运输、携带属限额采伐计划内非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及其制品出省境的,必须同时持有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出省木材运输证件。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一)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树木园、植物园等,在保护和发展野生植物资源中做出显著成绩者;
  (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做出显著成绩者;
  (三)发现新的植物种和新的用途者;
  (四)宣传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做出显著成绩者。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破坏、毁损野生植物或违反本办法采集野生植物的,没收采集的全部植物或超采部分的植物以及所使用的工具,并处以100-500元的罚款。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包括支付补偿损失和排除损害的各项费用。
  (二)非法经营、运输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产品的,除没收野生植物及其产品外,对当事人处以500-3000元的罚款。
  (三)阻碍自然保护管理人员和林政管理人员执行任务或容留、窝藏非法采挖野生植物人员的,除批评教育外,视情节轻重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以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野生植物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营私舞弊造成野生植物资源重大损失的,按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第二十五条 依据本办法进行罚没处罚时,必须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没收入一律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